在前不久公布的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优秀作品奖戏剧类作品中,辽宁芭蕾舞团(以下简称辽芭)和辽宁歌舞团(以下简称辽歌)共同演绎的原创芭蕾舞剧《铁人》榜上有名,让人不禁回味该剧不俗的艺术呈现。
芭蕾舞剧《铁人》剧照
大幕拉开,一个高大的石油工人汉子从舞台深处昂首阔步、缓缓走来,他环顾天地、眺望远方、脚步铿锵。悠扬的火车汽笛声伴随着一曲凄厉高亢的秦腔响彻整个剧场,一群石油工人胸怀磅礴的气势和雄赳赳的干劲涌向前台,他们即将奔赴祖国的东北,投身火热的石油大会战中去……舞剧《铁人》以铁人王进喜为原型,以“铁人精神”作为贯穿整部作品的血脉,以铁人自然生命最后时光的深情回望和无尽遐想作为舞剧的切入点,再现了新中国建设时期那场震惊中外的“石油大会战”,用铁骨柔情、铁血丹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树立起一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表达的时代雕像。
纵观中国舞剧发展历史,描写工业题材的作品寥若晨星。辽芭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深情讴歌共和国长子的家国情怀,选择了发生在东北大地的豪迈故事,聚焦用一腔热血和生命灌注老工业基地的时代英雄,让铁人王进喜成为舞剧的创作原型。石油工人们在漫天飞雪的东北大地上倾洒着满身的力量与豪情,在铁人的带领下,石油工人“人拉肩扛”卸井机、竖井架,脸盆端、水桶挑。跃动的舞步、奔涌的激情,满台演员以交替变换的群舞队列与欢快有序的调度节奏清晰展现了人力端水、奋力钻井的火热氛围,用奔腾豪迈的肢体语言呈现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石油大会战的奋斗场面,塑造了可爱的、智慧的石油工人群像。夜晚,工人们倚在火堆边休息取暖,铁人拉起胡琴,工友们簇拥着铁人吼起了秦腔,闹起了秧歌,在点点星空的夜晚流溢出细腻温润的铁汉柔情。
当铁人纵身一跃,用身体平复喷薄的水泥浆,与井喷危机做生死搏斗的一瞬,全剧涌向高潮。秦腔音乐再次充满整个剧场,化成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之歌。舞剧最后一幕,身着崭新橙红色制服的石油工人站立在布满铁锈、见证石油工业发展轨迹的钻井平台,时空交错、精神永恒,铁人与他们站在了一起,建构起一座岿然不动的时代丰碑。
在全剧彰显大国重器英雄豪迈的舞台气象之中,编导别具一格编创了一段“风吹麦浪”女子芭蕾群舞,这段群舞既符合剧情发展、节奏走向,又平衡了全剧铿锵的色彩。足尖立起,舒缓流畅,宛如高原通往高峰艰难跋涉途中豁然闪现的一股清泉。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景象,微风阵阵麦浪习习,女演员伴随优美清雅的音乐在舞台上方层峦起伏的稻穗映现下翩跹起舞。“风吹麦浪”与铁人精神一样,值得长留人们心中,给人美的力量。
《铁人》是编导王勇、陈惠芬夫妻二人继《八女投江》《花木兰》之后为辽芭创作的第三部舞剧作品。创作初期,两位编导在找到舞剧切入点、剧情铺展的框架之后没有立刻深入辽芭排练厅,而是在家乡南京租下一个排练场地,先行出创意、排动作、抠细节,待准备周全再起航北上。植根于东北沃土,置身于辽芭和辽歌鲜活的艺术氛围,九年的辽芭时光、三年磨一剑“漫长而短暂”的创作节奏,两年多的深入生活、走进大庆、采风访谈,九十九天的朝夕排练,两位编导用真情、心血、挚爱,用一戏一格的赤诚初心写就了辽宁舞剧“三部曲”。尤其是《铁人》,出品方、主创、演出团队更是以“铁人精神”创作《铁人》,啃下工业题材这块“硬骨头”,开辟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跨界融合的新境界。
辽芭“三部曲”在创作理念、主题立意、编导构思、艺术表现等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极具“辽芭印记”的美学追求。《八女投江》以敬畏之心、崇敬之情对构成中国芭蕾史上的奠基石和永恒丰碑的“一红一白”(《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艺术精神和艺术特色深深致敬,这两部“用芭蕾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对作品所处的人文风貌和时代氛围都进行了深刻而全景式的艺术扫描。《八女投江》力求沿着先贤的足迹扎实前行。《花木兰》通过“花木兰”这一中国独有的女性形象和传奇故事,从“对芭蕾艺术敬爱、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层面,把对芭蕾艺术的审美表达与以写意为重要审美特征的中华美学精神,进行了一次精美的艺术嫁接和审美勾连。《铁人》以辽芭已有的排演《斯巴达克》的气势气魄以及辽芭男演员的“先天优势”,探索实践“芭蕾舞与中国舞”“古典芭蕾与现代芭蕾”“铁人精神与芭蕾叙事”的有机契合,为芭蕾艺术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美、成功的案例。
该剧的音乐,也是作曲家刘彤的“辽芭三部曲”。刘彤准确把握了《铁人》的主题立意和中外音乐形式跨界融合的审美特点,同时追求铁人的生活轨迹,将秦腔、黑土风情的旋律特色融入其中。舞美设计高广健将写实与写意相融合,既有大国重器的厚重感,也有举重若轻的诗意与空灵,呈现了属于《铁人》、属于中国舞剧的时空环境。
辽芭继《八女投江》《花木兰》之后,续写中国舞剧创作演出的崭新篇章,辽歌因舞剧《铁人》脱颖而出,聚焦中国舞蹈界的目光。《铁人》充分展示了辽芭闻名于全国舞蹈界的“男演员优势”及技术过硬的辽宁实力,彰显了辽芭在芭蕾人才梯队建设上脚踏实地的耕耘与收获,从一代“芭蕾王子”吕萌、焦阳到今天傲然舞台的张海东、于川雅,王占峰、敖定雯,常斯诺、李偲旖等实力组合,他们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展翅飞翔。某种意义上,《铁人》可以说在国际芭蕾舞界刮起了钻台与舞台链接、井架与足尖联动、古典芭蕾与现代芭蕾交融、中国舞与芭蕾舞交汇的“中国风”,在新时代的中国舞台上刮起了一阵阵动人心魄的“东北风”。
作者: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教研室主任 宋之歌
在前不久公布的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优秀作品奖戏剧类作品中,辽宁芭蕾舞团(以下简称辽芭)和辽宁歌舞团(以下简称辽歌)共同演绎的原创芭蕾舞剧《铁人》榜上有名,让人不禁回味该剧不俗的艺术呈现。
芭蕾舞剧《铁人》剧照
大幕拉开,一个高大的石油工人汉子从舞台深处昂首阔步、缓缓走来,他环顾天地、眺望远方、脚步铿锵。悠扬的火车汽笛声伴随着一曲凄厉高亢的秦腔响彻整个剧场,一群石油工人胸怀磅礴的气势和雄赳赳的干劲涌向前台,他们即将奔赴祖国的东北,投身火热的石油大会战中去……舞剧《铁人》以铁人王进喜为原型,以“铁人精神”作为贯穿整部作品的血脉,以铁人自然生命最后时光的深情回望和无尽遐想作为舞剧的切入点,再现了新中国建设时期那场震惊中外的“石油大会战”,用铁骨柔情、铁血丹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树立起一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表达的时代雕像。
纵观中国舞剧发展历史,描写工业题材的作品寥若晨星。辽芭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深情讴歌共和国长子的家国情怀,选择了发生在东北大地的豪迈故事,聚焦用一腔热血和生命灌注老工业基地的时代英雄,让铁人王进喜成为舞剧的创作原型。石油工人们在漫天飞雪的东北大地上倾洒着满身的力量与豪情,在铁人的带领下,石油工人“人拉肩扛”卸井机、竖井架,脸盆端、水桶挑。跃动的舞步、奔涌的激情,满台演员以交替变换的群舞队列与欢快有序的调度节奏清晰展现了人力端水、奋力钻井的火热氛围,用奔腾豪迈的肢体语言呈现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石油大会战的奋斗场面,塑造了可爱的、智慧的石油工人群像。夜晚,工人们倚在火堆边休息取暖,铁人拉起胡琴,工友们簇拥着铁人吼起了秦腔,闹起了秧歌,在点点星空的夜晚流溢出细腻温润的铁汉柔情。
当铁人纵身一跃,用身体平复喷薄的水泥浆,与井喷危机做生死搏斗的一瞬,全剧涌向高潮。秦腔音乐再次充满整个剧场,化成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之歌。舞剧最后一幕,身着崭新橙红色制服的石油工人站立在布满铁锈、见证石油工业发展轨迹的钻井平台,时空交错、精神永恒,铁人与他们站在了一起,建构起一座岿然不动的时代丰碑。
在全剧彰显大国重器英雄豪迈的舞台气象之中,编导别具一格编创了一段“风吹麦浪”女子芭蕾群舞,这段群舞既符合剧情发展、节奏走向,又平衡了全剧铿锵的色彩。足尖立起,舒缓流畅,宛如高原通往高峰艰难跋涉途中豁然闪现的一股清泉。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景象,微风阵阵麦浪习习,女演员伴随优美清雅的音乐在舞台上方层峦起伏的稻穗映现下翩跹起舞。“风吹麦浪”与铁人精神一样,值得长留人们心中,给人美的力量。
《铁人》是编导王勇、陈惠芬夫妻二人继《八女投江》《花木兰》之后为辽芭创作的第三部舞剧作品。创作初期,两位编导在找到舞剧切入点、剧情铺展的框架之后没有立刻深入辽芭排练厅,而是在家乡南京租下一个排练场地,先行出创意、排动作、抠细节,待准备周全再起航北上。植根于东北沃土,置身于辽芭和辽歌鲜活的艺术氛围,九年的辽芭时光、三年磨一剑“漫长而短暂”的创作节奏,两年多的深入生活、走进大庆、采风访谈,九十九天的朝夕排练,两位编导用真情、心血、挚爱,用一戏一格的赤诚初心写就了辽宁舞剧“三部曲”。尤其是《铁人》,出品方、主创、演出团队更是以“铁人精神”创作《铁人》,啃下工业题材这块“硬骨头”,开辟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跨界融合的新境界。
辽芭“三部曲”在创作理念、主题立意、编导构思、艺术表现等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极具“辽芭印记”的美学追求。《八女投江》以敬畏之心、崇敬之情对构成中国芭蕾史上的奠基石和永恒丰碑的“一红一白”(《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艺术精神和艺术特色深深致敬,这两部“用芭蕾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对作品所处的人文风貌和时代氛围都进行了深刻而全景式的艺术扫描。《八女投江》力求沿着先贤的足迹扎实前行。《花木兰》通过“花木兰”这一中国独有的女性形象和传奇故事,从“对芭蕾艺术敬爱、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层面,把对芭蕾艺术的审美表达与以写意为重要审美特征的中华美学精神,进行了一次精美的艺术嫁接和审美勾连。《铁人》以辽芭已有的排演《斯巴达克》的气势气魄以及辽芭男演员的“先天优势”,探索实践“芭蕾舞与中国舞”“古典芭蕾与现代芭蕾”“铁人精神与芭蕾叙事”的有机契合,为芭蕾艺术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美、成功的案例。
该剧的音乐,也是作曲家刘彤的“辽芭三部曲”。刘彤准确把握了《铁人》的主题立意和中外音乐形式跨界融合的审美特点,同时追求铁人的生活轨迹,将秦腔、黑土风情的旋律特色融入其中。舞美设计高广健将写实与写意相融合,既有大国重器的厚重感,也有举重若轻的诗意与空灵,呈现了属于《铁人》、属于中国舞剧的时空环境。
辽芭继《八女投江》《花木兰》之后,续写中国舞剧创作演出的崭新篇章,辽歌因舞剧《铁人》脱颖而出,聚焦中国舞蹈界的目光。《铁人》充分展示了辽芭闻名于全国舞蹈界的“男演员优势”及技术过硬的辽宁实力,彰显了辽芭在芭蕾人才梯队建设上脚踏实地的耕耘与收获,从一代“芭蕾王子”吕萌、焦阳到今天傲然舞台的张海东、于川雅,王占峰、敖定雯,常斯诺、李偲旖等实力组合,他们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展翅飞翔。某种意义上,《铁人》可以说在国际芭蕾舞界刮起了钻台与舞台链接、井架与足尖联动、古典芭蕾与现代芭蕾交融、中国舞与芭蕾舞交汇的“中国风”,在新时代的中国舞台上刮起了一阵阵动人心魄的“东北风”。
作者: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教研室主任 宋之歌
上一条:无
下一条:无